新质生产力-半导体光电信息与光学工程创新研讨会
邀请函
时间:2025 年 12 月 12-14 日(周五至周日)
地点:中国·杭州
官方网址: http://www.jtxn-infinite.com/
投稿网址: https://od2r0miakti9ng32.mikecrm.com/gqTRXzX
【会议背景】
聚焦半导体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光学工程三大领域前沿动态,深耕跨学科交叉融合方向,搭建国内外顶尖学者、科研团队与青 年研究者的高端学术对话平台。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新思想碰撞,推动基础研究突破与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 求精准对接,为半导体光电与光学工程领域的学术发展、技术应用及青年人才成长注入新动能。在此背景下,由浙江大学、华南理工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发起,中国感光学会印刷技术专业委员会与新质力材料发展交流平台战略 支持,潍科煜研(张家口)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镓钛新能(张家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承办,半导体光电信息与光学工程创新 研讨会即将盛大启幕。
【会议议程】
12.12(周五)开启注册通道、搭建学术矩阵、展商搭建
12.13(周六)主论坛、青衿论道、全国大学生半导体光电与光学工程创新挑战赛、学术晚宴
12.14(周日)研学参观、代表返程
【征稿主题】(不限于)
专题一: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前沿
基础物理与新型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纳米结构与量子器件|先进光刻胶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高效光电转换与光伏器件|半导体照明技术|新兴 3D 半导体器件技术
专题二:光电信息处理与智能感知
光电子学与光通信技术 | 光电信号获取与信息处理 | 激光传感与高精度光电探测 | 光电成像技术与仪器设计 | 纳米光电子与光能源转换材料 | 特种光纤激光技术 | 红外与太赫兹功能技术
专题三: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创新
量子光学与先进激光技术 | 集成光学与微纳光学器件 | 高性能光学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 先进光学材料与新型功能元件 | 光存储与新一代光显示技术 | 生物医学光子 学及应用
专题四:跨领域交叉与产业协同
光学工程与 AI 深度融合技术 | 半导体光电芯片集成封装工艺 | 光电智能装备(工业检测 / 自动驾驶感知)技术突破 |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路径 | 高速光学 互连技术及系统应用
专题五:科研先锋创新攻坚专题
纳米材料与器件|粉末冶金与增材制造|智能材料与光电子器件|磁性与陶瓷功能材料|半导体光电与光学工程领域青年学者创新研究(含基础探索、技术攻关、应 用实践类成果)
【青年学者奖励金】
设置“青衿论道·科学前沿论坛”,颁发证书+奖励金。
要求:
1、有系统的研究工作或独立科研成果;
2、报告时长安排 15 分钟(含 2 分钟提问互动);
3、投稿者要求青年优秀科研人员。
评选制度
评选优秀者颁发“科学前沿进取奖”并给予奖励金 1000 元支持并颁发荣誉证书。
设置“科技创新先锋奖”,获奖者信息于新质力材料发展交流平台与新质材料科研探索网同步公布。
【竞赛与奖学金】
设置“全国大学生半导体光电与光学工程创新挑战赛”,颁发证书+奖学金。
要求:
1、有较完善的研究工作或独立科研成果;
2、参赛时长 12 分钟(含 2 分钟提问互动);
3、安排 20-25 个现场口述,口头报名安排满场后,可选择墙报展示;
4、投稿者要求在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
评选制度
1) 本竞赛设 一等奖,奖金 500 元,颁发奖杯与证书;二等奖,奖金 300 元,颁发证书与奖牌; 三等奖,奖金 200 元,颁发证书与奖牌;
2) 本竞赛设卓越教育导师奖与优秀教研团队奖,颁发证书与奖牌。
3) 本竞赛评审专家由各高校老师组成,根据作品科学性、创新性、现场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与优秀参与奖。
【征稿要求】
1、投稿报告应围绕会议的主题议题展开。
2、报告摘要/论文要求 Word 可编辑格式,无字数要求,报告应包含标题、摘要、正文、结论等部分。如有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请 注明出处;论文选题宜具体不宜宽泛,以传播研究为主,注重学术性与应用性,强调原创性。
3、报告应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文件名请命名为“作者姓名+学校+杭州站-半导体光电信息与光学工程创新研讨会”,提交截止日期 为 2025 年 12 月 1 日,逾期提交的报告与墙报将不能装订发表,请将报告发送至论坛组委会指定邮箱: [563042153@qq.com]。
4、论文征集后统一整理,收录发表于万方数据《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
5、报告安排:大会报告+特邀报告+邀请报告+企业演讲+口头报告(通过报告审核者,颁发会议荣誉证书)。
6、墙报现场喷绘申请截止日期:2025 年 12 月 1 日(90cm 宽×120cm 长)。
【评审专家征集】
为保障会议评审工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现面向相关领域公开征集评审专家,具体要求与安排如下:
1、专家资质要求需具备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研究方向需与本次会议主题高度契合,且拥有系统完善的研究工作积累,或已 取得独立的科研成果(如核心期刊论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专利等);
2、评审工作安排每位专家的评审时长为 3 分钟/口头报告,包含对参评对象的点评及提问互动环节,请提前预留时间并熟悉评审标准;
3、拟招募主评专家 20 名,名额满额后,后续申请者可优先申请加入 “评审委员” 团队,共同参与评审流程监督与辅助工作;
专家权益与职责
权益:评审工作结束后,将为每位参与评审的专家颁发优秀评审证书;
职责:需全程监督比赛评审环节,确保流程规范,并配合组委会完成评分统计、结果核对等工作。

